人文社科部承担本科生及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人文社科部设6个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和人文教研室;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硕士点。设有2个研究机构:哲学与社会研究所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2011年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在我部设立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赵勇工作室”。人文社科部现有在岗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讲师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76%。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占52%;硕士生指导教师17人。通过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搭建研究平台,聚焦学科方向,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1人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1人入选上海市“阳光计划”,2人获上海市“育才奖”,2人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称号,2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人文社科部围绕“学生成才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政理论课建设,是我们一贯秉承的理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人文社科部紧紧围绕“学生成才为本”,把教育教学作为第一要务,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政理论课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人文社科部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承担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原著学习的“思政课”青年教师团队建设等两项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等教学研究课题。人文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获教育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三等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获得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第一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获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人文社科部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五个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意识形态研究。人文社科部为推进学科进一步发展,建立了人才引进与培养的长效机制。引进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青年博士和博士后,选派具有研究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访学。人文社科部近5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中国执政党监督体系的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等学术专著8部;获得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政府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及其他奖项20余项。人文社科部积极开展多种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研讨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会;教师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部分教师担任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理事等。人文社科部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是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坚定信念创先争优人文社科部直属党支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全体党员,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党支部以多种形式,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建工作,在增强组织凝聚力、坚定理想信仰、提高党性修养、开阔党员视野、丰富党员组织生活等方面,以实干促实效,以创新促发展。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围绕学校和部门的中心工作,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团结群众,齐心协力,部门各项工作取得新业绩、新进展。

更新时间:一星期内